光学系统帕邢 - 龙格架发
光栅焦距750mm
刻线2400 条 /mm
谱线范围170-500nm
一级色散率0.55nm/mm
二级色散率0.275nm/mm
分辨率优于 0.01nm
直读光谱仪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发现者是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86年12月,他在实验中意外发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能使金属发射带电粒子电流,这种奇特的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电效应。
1902年,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普?莱纳德(Philipp Eduard Anton von Lénárd)对产生光电效应过程中各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数目随入射光的强度增加而增加,但光电子的速度,或者说它们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这个实验结果用经典物理学完全无法解释。
1905年3月,犹太裔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受普朗克**假设的启发,想像力地运用相对论和光**理论解释了莱纳德光电效应实验的结果,列出了光电方程式。但因没有直接的实验数据支持,他的这个理论解释那时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支持。
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经过10年的实验,1916年以他精湛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完全正确(其实他原本的意图是想用实验爱因斯坦的理论解释有误)。
直读光谱仪的光室的作用
直读光谱仪在分析某些种类的金属时(如铸铁、不锈钢、低合金钢), C、P、S、As、N这些元素都是需要的。这些元素光谱线均在真空紫外波段,而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水蒸气等会对紫外区谱线产生强烈的吸收,使光谱仪能够测量到的紫外光谱强度急剧减弱,进而影响被测元素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所以必须将光室中的空气和水蒸气必须除去,才能实现较为稳定的紫外区元素结果
经济下行、主要服务客户所在的整个钢铁行业低迷,对于钢研纳克光电直读光谱的市场和销售带来了很大挑战。不过,中国毕竟是一个工业化进行中的大国,对钢铁的需求仍在;虽然产能过剩但是用户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还是有这么多钢铁需要生产,而且钢铁材料下游的客户仍在;竞争加剧使得大家更加关注钢铁的质量;另外,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对技术产生了新的需求;各种因素的,使得对光电直读光谱仪器的需求仍然存在,或更高。
陈吉文说到,“市场规模扩大不容易,但是在有限的市场中,为了扩大我们公司的市场份额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如,开发有针对性的系列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过去我们在黑色金属材料领域非常优势,但是直读光谱不但可以应用在黑色金属还可以用于有色金属如铜铝铅镁的,如,我们今年推出的CCD6000新产品在有色行业有很好的反响。”
干扰效应也称基体效应,又称共存元素、*三元素或伴随物效应,指的是在样品中除了分析物外所有其他成分的影响,在光谱分析中能引起谱线的强度变化,导致分析结果产生一些误差,这种干扰效应是光谱分析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http://lcyq.cn.b2b168.com